90 一代年轻人的窘境

轰隆隆的雷雨声在我的窗前,
怎么也难忘记你离去的转变,
孤单单的身影后寂寥的心情,
永远无怨的是我的双眼。
——罗大佑 《恋曲1990》,1990年。

伴随着周润发电影《阿郎的故事》和罗大佑为此创作的《恋曲1990》,1990 就这样到来了,1990 年被认为是一个带有幸运色彩的年份。对于中国人,似乎更是这样,1990 可能标志了一个“旧时代”的结束,不仅如此,要不了多久就要跨越“千禧年”了。

90

90 后大背景

似乎每个人说起自己的出生时间,都会自命不凡,作为 90 后出生的一代年轻人,似乎更值得这样想,90 年代发生了太多的大事。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,便退出了政治舞台,从此奠定了这个泱泱大国改革开放的决心,也拉开了“城镇化”的序幕;1993年粮票政策被正式取消,人民币的购买力重回历史舞台;97 年香港回归,刘德华创作的《中国人》开始流行;99 年澳门回归,而彼时,年龄最大的 90 后已经 9 岁了,也许正在某个乡村破旧的教室里唱着《七子之歌》。

90 年代,已经经历过了“知识分子下海”的洗礼,中国私营企业开始萌生,而温州可能就是这个萌芽生长的“土炕”,后来的温州商人也被称为是“中国的犹太人”。这些企业干什么的都有,而从今天看来,从事互联网无疑是最好的选择;1994 年中国开始接入 Internet,这一年也常常被称为互联网元年。1997 年,丁磊成立了网易,98 年张朝阳创办了搜狐,同一年腾讯公司成立,99 年聊天软件 QICQ 出现,后改名腾讯 QQ 风靡全国,这一年阿里巴巴也在杭州正式成立;国内形势一片大好,也吸引了大批海归…2000 年百度成立。

今天看来,90 后注定要成为“新时代”的小白鼠。似乎注定了要接受“城镇化”的洗礼,在互联网的浪潮中前行。90后似乎也是被“计划生育”管控较严的最后一代,所以也形成了大批的“90后独生子女”,他们也常常被误认为,因为从小没有兄弟姐妹而不懂得谦让和包容的人。伴随着城镇化,90后的父母进城打工,有的带着子女,有的把子女独自留在了农村老家,用今天的话来说,当时有一大批的 90 后成为了“留守儿童”。

城镇化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差异化,农村还是那个农村,而城市已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。大批的 90 后就是在这样反差巨大的环境中成长了起来,在村里三间平房的小学里朗朗读书,当教室外不远处挂着的大铁环被人敲打着,发出“叮叮当当”的响声时,他们一窝蜂的跑出了教室,嬉笑着跑在满是黄土的路上;然而多年以后他们又在灯火辉煌的大城市中接受高等教育或者工作,大城市很干净,没有黄土,鲜有灰尘,但有“滚滚红尘”困扰着他们。过去的乡村是个“无诉”的熟人社会,而今却要适应大城市中那种“住在隔壁的陌生人”的生活。所以要说“上得厅堂,下得厨房”,90 后可不含糊,他们玩得了尿泥,也会转魔方;吃得了大蒜,也喝得了咖啡。

虽然每个年代都有自己的故事,但在中国, 90 年代无疑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转折期,对于这个年代出生的人,他们的故事在未来,在 2020 (凑个整数) 年以后。。。

2020 年以后,曾经的 90 后成为社会生产力的主力军,然而坏消息是,90 后人数在总人口的占比比例很小,根据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(按年龄)显示:80 后为 2.28 亿人,90 后为 1.74 亿人,00 后为 1.46 亿人。过去 30 年让经济腾飞的最重要因素 “人口红利” 已经消失,社会将进入老龄化,从数据来看,2020 年后的一段时间将是 4 (80 + 90) 亿人养活 10 亿人的情况。不仅如此,推动经济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“城镇化”也已进入尾声。你看,90 后也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幸福,他们在完成历史交接棒的同时,也要处理好,过去 30 年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。

90 后买房

工作和生活上,由于城镇化的发展,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最主要的变化就是资源的转移和分配不均匀。资源包括方方面面,例如医疗资源,教育资源,人才资源以及一些基本的生产资料。这些资源中的优质资源都集中到了有限的几个一二线城市中,资源的集中,也造就了这些城市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更多的就业机会。年轻的 90 一代(大多数)理所当然的前往大城市发展,但庞大的体量,同时也提高了竞争的门槛。再加上高昂的房价,让很多人很难再一线城市扎根。

不妨以北京举例,看看一个年轻人如何在北京买房。按照最低标准 500 万算,首付 150 万。那么我们找一个 5 年工作经验内月收入 3万(税后,够高了吧) 的小明同学,他这 5 年不吃不喝刚刚凑够 150 万,但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吗?且不说这样收入的年轻人凤毛麟角,而更多的情况是随着年龄和收入的增加,硬性开支也会随之增加。看过知乎上一个帖子,某位答主说,其实北京买房也不难,看了她说的原因,才知道,她爸给了一大部分的首付。我在北京也观察过周围那些买了房的北漂,基本上家里都会支持一大部分的首付金。或者已经在北京打拼了 10 年以上的人。前者就不说了,得有个不错的家庭。后者辛辛苦苦熬了 10 年,却成为了一代房奴,接下来的时光便是为了房贷而更加辛苦的工作,想要成为后者,除了能力出众,还要有不错的身体素质,不能轻易生病。而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想要争得一席之地,一个看似靠谱的方法貌似只有不停的工作工作再工作,而且要比旁人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辛苦,而这样的“生活”似乎已经没有了生活。没当这样想的时候,我总会想起王小波书中写的那段话:

任何一种生活都会有乱七八糟的细节,使它变得蛮有趣的,慢慢的陷入其中,从而从根本上忘了这种生活需要改进。

然而当你想要回故土的时候,却发现也并非易事,除了需要勇气外,路途中还要丢失不少“东西”。就这样 90 一代或由于工作,或由于旅游,走遍了各座城市,却发现无处落脚。

90 后配对

看起来,对 90 后来讲,“择一城终老” 的时光还远远没有到来,还好可以期待 “遇一人白首”。嗯,想的美,上边提到了 90 后的人数为 1.74 亿,也就说理想情况,也就 8000 万对情侣。这还不计算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,还有不婚族,如果算上,我想应该就只剩 5000 万对了,大约是两座北京城的人口。他们分布在祖国 960 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,想想从中找到一个对的人还真是难。

90 后打理生活

改革开放 30 年来,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社会经济也逐渐多元化起来,要想安排好生活,就需要了解了解方方面面;除了自己的专业工作方面的知识,还需要了解和学习投资理财、保险赔付等经济学方面的知识。所以要不停的学习,总感觉怎么学都学不完的赶脚,这样便有了知识焦虑,焦虑也没办法,只能在焦虑中继续努力,找出路。

(完)

评论

  1. 飞翔的花狸猫
    5年前
    2019-1-17 13:53:57

    🙂

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


				
|´・ω・)ノ
ヾ(≧∇≦*)ゝ
(☆ω☆)
(╯‵□′)╯︵┴─┴
 ̄﹃ ̄
(/ω\)
∠( ᐛ 」∠)_
(๑•̀ㅁ•́ฅ)
→_→
୧(๑•̀⌄•́๑)૭
٩(ˊᗜˋ*)و
(ノ°ο°)ノ
(´இ皿இ`)
⌇●﹏●⌇
(ฅ´ω`ฅ)
(╯°A°)╯︵○○○
φ( ̄∇ ̄o)
ヾ(´・ ・`。)ノ"
( ง ᵒ̌皿ᵒ̌)ง⁼³₌₃
(ó﹏ò。)
Σ(っ °Д °;)っ
( ,,´・ω・)ノ"(´っω・`。)
╮(╯▽╰)╭
o(*////▽////*)q
>﹏<
( ๑´•ω•) "(ㆆᴗㆆ)
😂
😀
😅
😊
🙂
🙃
😌
😍
😘
😜
😝
😏
😒
🙄
😳
😡
😔
😫
😱
😭
💩
👻
🙌
🖕
👍
👫
👬
👭
🌚
🌝
🙈
💊
😶
🙏
🍦
🍉
😣
Source: github.com/k4yt3x/flowerhd
颜文字
Emoji
小恐龙
花!
上一篇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