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xiaobo
很多人都有两个 Apple ID,一个国区的,一个美区的,甚至更多。最近由于某些原因,我自己经常需要在美区和国区的 Apple ID 之间切换,总结出了一些使用经验,记录一下,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。
Apple ID
一个 Apple ID 关联了很多属性,但总结起来可以归为两类:
1、iCloud 存储相关
2、App Store 、iTunes Store 下载相关
Apple ID 登录入口
1、手机的设置中登录
在这里登录,默认 iCloud 、App Store、iTunes Store 都会使用该账号进行存储、软件下载等。
2、在 App Store 、iTunes Store 中登录,最常见的是 App Store 中登录:打开手机中的 App Store 软件,在右上角能看见登录入口:
在此登录,该 Apple ID 只用来下载 App Store 软件,不会污染到你的 iCloud 数据。所以,切换美区 Apple ID 下载软件的时候,不要直接在设置中切换(这会影响你手机中已经存储的 iCloud 数据);只需要打开 App Store 退出之前的 Apple ID (退出登录按钮需要滑到页面最底端),再次登录新的 Apple ID 即可。这里可以随意切换 Apple ID,而不会对手机数据有任何影响。
总结,手机设置里,登录的是你经常使用的主体 Apple ID 账号,一般不需要登出。切换其他区的 Apple ID 进行软件购买和下载的时候,只需要在 App Store 中切换即可。
iCloud 存储
- 照片
- 备忘录
- 联系人
- 提醒事项
- …等
除了图中所示,很多第三方软件也可以在获取 iCloud 授权 (当然,这是你自己授权的) 后,把软件相关的数据传到 iCloud 上。数据同步一般会在后台进行(一般在 wifi 状态下),同步到 iCloud 服务器,目前国内的 iCloud 服务器苹果托管给了云上贵州。同步完成后,其他设备只要登录了此 Apple ID,同时打开 iCloud 同步,上述的各种数据都会慢慢同步到新的设备上,多久同步完,和你的网速有关。
iCloud 存储的免费空间只有 5G,用完了想继续试用,需要额外付费。5G 其实很少,特别是如果用来存储照片的话,很快就用完了,所以我个人从不打开照片的 iCloud 存储。其他的数据,例如备忘录、信息、邮件等存储起来都很方便。也占用不了多少空间。照片可以想其他办法存储,比如谷歌云相册,或者自己导入到硬盘里。
最后,如果迫切的想知道,自己的 iCloud 上究竟存储了哪些数据,可以直接登录https://www.icloud.com/ 苹果 iCloud 官方网站进行查看、编辑等,可能还有惊喜。
一个 Apple ID 可以在无限多台设备上登录
关于一个 Apple ID 可以同时在多少台设备上登录?我专门致电过苹果的客服,结论是可以登录到任意多台设备上。
通过这一点,你可以和你的亲人或者朋友,共享付费软件,从而节省一部分开支;只要某个 Apple ID 账户下购买了某个付费软件,那么其他设备上只需要在 App Store (注意,不需要在手机设置里登录) 里登录后,就可以直接下载该软件。但是希望你不要因此而成为一名淘宝卖家。
因为,很多淘宝卖家就是利用这一点赚钱的,在一个账号下购买付费软件后,通过收取比原软件低很多的价格,把自己的账号租给买家,从而实现付费软件的倒手赚钱。这种做法很不提倡,有两点不好:
- 破坏正常的交易市场。
- 软件的开发者费了很大的辛苦编写了软件,却得不到相应的报酬,结果是开发者失去更新和维护软件的动力和资本,导致软件质量越来越低,甚至下架该软件。最终转嫁为用户使用的软件体验越来越差。
最后,提倡有点经济能力的,可以支持一下付费软件,我们都知道,免费的才是最贵的。再说了,你差的可能不是那几十块钱,而是几个亿。
关于注册美区 Apple ID
这个其实很简单,网上教程很多,关键几步如下:
- 先注册一个 outlook 邮箱 (微软的) 或者 gmail 邮箱,推荐微软的 outlook,国内外访问都不受限。
- 准备好美国本土的地址信息和电话信息,该网站:http://www.shenfendaquan.com/ 可以帮你快速生成上述信息。
- 然后,就可以前往 https://appleid.apple.com/account#!&page=create, 进行注册,地区记得选美国。
- 在设备上,App Store 里进行登录激活,激活的时候,填写已经准备好的美国的地址和电话信息。
愉快的使用吧。
相关阅读
XiaoboTalk: 使用 Gift Card 给美区 Apple ID 充值
(全文完,你可以点赞、分享、我都没有意见)
请问国区id能否通过切换地址和国家来作为美区id使用?
以前试过,貌似是不可以的。